考试大纲
《护理教育导论(2024版)》考试大纲
|
1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护理教育导论”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护理学专业(专升本)阶段的一门课程。该课 程是为培养和检查自考者应具备的护理学专业教育的相关理论和教学能力而设置的。 通过本课程内容的学习,广大学生在了解教育学一般概念、护理学专业常用的教育学理论的基础上,能理解常用教育学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及护理学专业课程的设置原则;熟练掌握各种场景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教学评估与评价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护理学专业教学实践活动中。 二、课程目标 自考生应能了解有关护理教育的基本概念、护理教育及学科发展,深刻理解常用的教育学基本理论及其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熟悉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课程计划与教学大纲、常用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护理学专业的临床教学特点、护理教学评估与评价方法等内容在护理学专业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其中,有关常用的教育学基本理论及其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及其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护理学专业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及护理教学评估与评价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而有关教育学基本理论、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评估与评价是本课程的学习难点。同时要求学习者能结合各层次的护理学专业教学活动及患者的健康教育活动选择有效的方法,以提高目前护理学专业教学和患者健康教育的质量。 Ⅱ考核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和应用3个层次规定考生在学习后应达到的能 力层次要求。3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要求考生知道本课程中有关内容的定义和概念,教育学基本理论,护理学专业课程的阶段、课程计划与课程大纲、常用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临床教学的概念、内容,教学评估与评价的方法,正确区分课堂教学与临床教学采用的方法及教学评估与教学评价的概念、方法。 领会:要求考生在识记有关概念、原理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常用的教育学理论和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熟练掌握护理学专业常用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及护理教学的评估与评价方法。 应用:要求考生在领会的基础上,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护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计划和课程大纲、常用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以及护理教学评估与评价方法分析和解决护理学专业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Ⅲ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教育及教育学的产生及其简要发展过程,重点掌握教育的概念,理解教育的目的,解释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重点掌握教学的概念及本质,理解教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分析护理教育的基本特点,并能简要陈述中国护理教育的主要史实;了解美国护理教育体系;理解影响护理教育发展趋势的因素;识记护理教育的教学内容、教育任务,掌握主要研究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发展阶段及特征;教育的概念;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教学的概念;教育与教学的关系;当代教学的新观念;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第二节护理教育及其学科发展 护理教育与护理教育学的概念;护理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护理教育的基本特点;护理教育体系的结构;中国护理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国外护理教育的发展与变革;现代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护理教育的研究范畴、任务与研究方法 护理教育的研究范畴;护理教育的教学内容;护理教育的任务;护理教育的研究方法;护理教育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1.识记:①教育的产生、发展阶段及特点;②教育学的概念及发展阶段;③教育目的;④教学的概念。 2.领会:①教育的概念;②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③教学的概念及本质;④教学与教育相关概念的关系;5教育与社会的发展;6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3.应用:分析当代教学的新观念。 第二节护理教育及其学科发展 1.识记:①护理教育的概念;②护理教育学的概念;③护理教育体系的结构;④中国护理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史实;5国外护理发展中的重要史实;6中国护理教育体系的结构;7国外(美国)护理教育体系。 2.领会:①护理教育学与护理学的关系;②护理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③护理教育的基本特点。 3.应用:列举影响护理教育发展趋势的因素以及现代护理教育发展的变革。 第三节护理教育的研究范畴、任务与研究方法 1.识记:①护理教育的研究范畴;②护理教育的教学内容;③护理教育的任务;④实验法及其操作步骤;5统计法的概念。 2.领会:①护理教育的研究过程;②科学的观察法的实施步骤;③调查法的概念及其研究步骤;④个案研究法的概念及其研究步骤;5护理教育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3.应用:针对护理教育问题,综合相关护理教育科研文献信息,形成问题解决方案。 第二章护理教育基础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描述各个教育学基本原理的主要代表人物,解释各个教育学理论的主要观点;评价各个教育理论的优点、缺点;结合自身体会讨论各种教育学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价值;能合理地将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应用在护理教育及健康教育的实践中。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的产生及主要代表人物;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桑代克学习理论;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第二节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的产生及主要代表人物;认知及认知心理学的概念;认知心理学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区别;记忆与遗忘;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第三节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的产生及主要代表人物;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观察学习及其阶段;社会学习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第四节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的产生及主要代表人物;人本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罗杰斯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人本主义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第五节成人教育理论 成人教育理论的产生及主要代表人物;成人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成人教育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第六节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理论的产生及主要代表人物;合作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合作学习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第七节操作技能的教学原理 操作技能的概念与操作熟练特征;操作技能的教学;操作技能的教学目标;操作技能的教学原理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第八节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产生及主要代表人物;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基本内容;建构主义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行为主义理论 1.识记:①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②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的定义;③强化原则的基本形式;④强化物的种类;5强化程序的类型。 2.领会:①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②桑代克学习理论;③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3.应用:①评价行为主义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②运用行为主义理论增强学习效果。 第二节认知理论 1.识记:①认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②认知的概念;③遗忘的规律。 2.领会:①记忆的基本过程;②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3.应用:①选择保持记忆、减少遗忘的方法;②将布鲁纳理论应用在护理教育中。 第三节社会学习理论 1.识记:①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②社会学习的概念;③观察学习的4个阶段。 2.领会:①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②社会学习理论中强化的3种形式。 3.应用:①将社会学习理论中的强化原则应用在护理教育中;②根据社会学习理论评价教师在护理教育中的作用。 第四节人本主义理论 1.识记:①人本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②良好教育促进者的重要特征。 2.领会:①人本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②人本主义理论中关于学习的原则。 3.应用:①根据人本主义理论评价教师在教育中的角色;②根据人本主义理论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五节成人教育理论 1.识记:①成人教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②内容设计的定义;③过程设计的定义。 2.领会:①成人教育模式与儿童教育模式的主要不同点;②成人教育模式的设计过程。 3.应用:①根据成人教育理论评价成人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原则;②评价课程设计过程中,内容设计与课程设计的差异。 第六节合作学习理论 1.识记:①合作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②合作学习的原则;③合作学习的概念。 2.领会:①合作学习的特点。 3.应用:①评价合作学习的4种学习设置类型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范围;②评价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第七节操作技能的教学原理 1.识记:①操作技能的概念;②操作熟练的特征;③人类动作技能的主要组成部分。 2.领会:①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②操作技能的练习;③操作技能的迁移;④操作技能的教学目标。 3.应用:①讨论在护理教育中如何应用操作技能的教学原理与方法。 第八节建构主义理论 1.识记:①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③支架式教学。 2.领会:①建构主义理论学习的方法;②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模式。 3.应用:①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在护理教育中。 第三章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课程的定义与发展,理解课程模式的类型和内容,识记课程设置的阶段。学生能掌握课程设置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以及护理专业课程的发展与改革,从而对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有总体认识与了解。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课程的定义与类型 课程的定义;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课程的类型;课程类型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第二节课程模式的类型与内容 系统模式;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实践模式。 第三节课程设置及其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课程设置的阶段;护理学专业课程计划;课程大纲的制定。 第四节护理学课程的发展与改革 课程发展与改革的背景;护理学课程的发展;护理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课程的定义与类型 1.识记:①课程的定义(广义、狭义);②4种常见课程类型;③护理教育中3种常用的课程类型。 2.领会:①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②4种常见课程类型的特点;③护理教育中3种常用的课程类型的特点。 第二节课程模式的类型与内容 1.识记:①4种常见的课程模式;②目标模式中课程设置过程的4个方面;③教育目标的3个层次分类;④确定学校培养目标的3个依据;5教育目标的3个构成要素;6目标模式中教育目标的3个领域。 2.领会:①确定教育目标的意义;②目标模式的实施过程;③教育目标各领域所包括的不同水平层次;④目标模式的优点与局限性;5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主要概念的比较;过程模式中应具备的三方面原则。 3.应用:①评价课程的效果;②评价某一学校的教育目标;③依照教育目标的3个领域制定教学目标。 第三节课程设置及其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1.识记:①课程设置的4个阶段及其内容;②护理学课程计划的基本结构。 2.领会:①课程设置4个阶段的关系;②课程计划的概念;③制定课程大纲应遵循的原则。 3.应用:①制订护理学课程计划;②依照制定课程大纲的原则对某一课程大纲进行评价。 第四节护理学课程的发展与改革 1.领会:①课程发展与改革的背景;②护理学课程的发展;③护理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第四章护理教学方法与技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护理学专业常用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及其特点;熟练掌握护理教育活动中常用的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和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情境,影响使用效果的因素;重点掌握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和辅助教学手段的优缺点及促进教学效果的措施,从而在教学活动或患者健康教育实践中主动选择有效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讲授法 讲授法的特点;制订讲授计划的过程;讲授过程;教育目标领域;增进讲授效果的措施。 第二节小组教学法 小组的规模与性质;小组教学环境;小组的基本过程;组内交流和相互作用;教学小组的目的与目标;指导教师的角色功能;教学小组的主要类型;小组教学存在的共同问题及对策;增进教学效果的措施。 第三节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的产生与发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的操作过程;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第四节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 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的产生与发展;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的操作过程;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第五节其他护理教学方法 开放式学习;个别辅导;咨询。 第六节教学技巧 课堂提问;演示;模拟;角色扮演;小组教学常用的技巧;电化教学。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讲授法 1.识记:①教学方法的定义;②讲授法的概念;③影响讲授计划的因素;④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2.领会:①讲授法的特点及其优、缺点;②影响讲授计划的因素;③备课过程;④增进讲授效果的各种措施;5授课计划与教师备课笔记的区别;6教育目标24小时平均保持率。 3.应用:①根据自定的题目,组织编写授课计划和教师的备课笔记;②按选择的题目组织讲授的内容,并进行讲授;③评价课堂讲授的效果。 第二节小组教学法 1.识记:①组的概念;②小组教学法涉及的4个主要范畴;③小组的产生、发展及需要经历的过程;④教学小组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2.领会:①小组教学的功能;②影响小组教学的各种因素;③小组活动过程出现的各种现象;④小组不同交流方式的特点;5用于建立组员间和谐关系的技巧;6小组教学指导教师的各种角色;7在开展小组教学活动过程中通常出现的问题及其应对方法;⑧增进小组教学效果的各种措施。 3.应用:①针对小组教学出现的问题,列举有效的应对措施;②采用小组教学法组织一次成功的小组教学活动;③评价某次小组教学活动。 第三节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1.识记:①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的产生与发展;②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的特点;③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护理教育中的积极意义。 2.领会:①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的教育目标及其模式;②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的操作过程;③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的教学步骤。 3.应用:①讨论并分析比较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不同点;②结合临床具体问题编写可供学生学习的大纲,正确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③结合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的自身体会,描述实施过程的体会。 第四节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 1.识记:①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的产生与发展;②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的特点;③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在护理教育中的积极意义。 2.领会:①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的操作过程;②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的教学步骤。 3.应用:①讨论并分析比较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不同点;②结合临床具体问题编写可供学生学习的大纲,正确开展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③结合开展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的自身体会,描述实施过程的体会。 第五节其他护理教学方法 1.识记:①开放式学习的概念;②开放式学习的类型;③个别辅导的概念及目的;④咨询的概念。 2.领会:①开放式学习的特点;②个别辅导教师的主要功能。 3.应用:①结合学习者的需要,组织1~2种类型的开放式学习;②根据自已参与开放式学习的体会,分析其特点;③在实施个别辅导的教学实践中体现教师的主要功能。 第六节教学技巧 1.识记:①常用的教学技巧的特点;②常用的教学技巧的适用情景;③不同形式的电化教学手段。 2.领会:①课堂提问、演示、模拟、角色扮演的特点;②增进课堂提问法和演示法效果的措施;③常用电化教学手段的有效使用。 3.应用: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有效的教学技巧与电化教学手段。 第五章护理临床教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描述临床教学的含义,识记临床教学的学习环境的组成,列举有助于临床学习的护理人员特征,讨论临床教师应该具备的角色功能,分析临床 学习环境的组成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列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临床教师行为及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临床教师行为,讨论临床学习环境应该具备的标准,介绍常用的临床教学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临床教学概述 临床教学的概念;临床教学的内容;临床教学在护理学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第二节临床学习环境 医院的临床学习环境;社区的临床学习环境;临床学习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临床教师的态度或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第三节临床教师的角色及其选择 临床教师的角色;临床教师的选择。 第四节临床常用的教学方法 带教制;实习前、后讨论会;临床查房;专题报告及研讨会;其他临床教学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临床教学概述 1.识记:临床教学的概念。 2.领会:①临床教学的内容;②临床教学在护理学专业教学中的作用或意义。 第二节临床学习环境 1.识记:医院临床学习环境的组成。 2.领会:临床学习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3.应用:举例说明临床教师态度或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第三节临床教师的角色及其选择 1.识记:临床教师的角色。 2.领会:临床教师的选择。 第四节临床常用的教学方法 1.识记:带教制的概念及具体实施。 2.领会:①实习前、后讨论会;②临床查房。 3.应用:列举带教制的优点、缺点。 第六章护理教学评估与评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教学评估与评价的发展及趋势、教学评估与评价在护理教育中的意义;熟练掌握教学评估的分类、教学评估的标准、教学评价模式、教学评价过程;重点掌握教学评估和评价的相关概念、常用的教学评估方法、临床能力评估、教学评价的分类、教学评价的内容、试卷编制、试卷的质量分析与评价。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概述 教学评估与评价的相关概念;教学评估与评价的发展及趋势;教学评估与评价在护理教学中的意义。 第二节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的分类;教学评估的标准;常用的教学评估方法;临床能力评估。 第三节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教学评价模式;教学评价分类;教学评价过程;教学评价内容。 第四节试卷编制及质量分析 试卷编制;试卷的质量分析与评价。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概述 1.识记:①教学评估和评价的相关概念;②教学评价的发展过程经历3个时期:教学评价产生和发展的萌芽期、教学评价的形成期和教学评价的发展期。 2.领会:教学评估与评价在护理教育中的意义。 第二节教学评估 1.识记:①教学评估的分类;②常用的评估方法。 2.领会:①科学的评估对护理教育具有鉴定、诊断、反馈、沟通、向导、激励、监督和决策的作用;②教学评估的标准;③临床能力评估的主要内容;④常用的临床能力评估方法一观察法、床边考核法、模拟考核法、计算机模拟考试、综合评定法;5影响临床能力评估的因素与控制方法。 3.应用:①结合学习者需要,举例说明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②能采用正确的方法对学生的临床能力进行评价。 第三节教学评价 1.识记:①教学评价的模式;②教学评价的分类;③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内容;④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内容。 2.领会:①教学评价的功能;②教学评价的过程;③课程评价的内容。 3.应用:①结合实际设计一门课程评价的主要内容框架。 第四节试卷编制及质量分析 1.识记:①主观性试题的评分方法;②客观性试题的类型;③试卷的难度、区分度。 2.领会:①试卷编制的基本原则;②主观题的优点、缺点;③设计客观题试卷的注意事项;④试卷的效度、信度。 3.应用:结合实例,对试卷质量进行简单的分析。 IV有关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为使本大纲的内容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与落实,对有关问题作以下说明,并提出实施及应用的具体要求。 (一)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的。 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度、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 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基本一致;教材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的具体化体现。 (三)关于自学教材 《护理教育导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孙宏玉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2024年版。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为了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章节的基本要求中一般也指明了章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共5学分。 根据学习者是成人在职业余自学的特点,要求自考生: 1.全面掌握教材内容学习者必须认真通读本教材,系统掌握教材的内容,在阅读的基础上标记重点和难点内容,理解难点、掌握重点内容。自学者对于本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应该举一反三地学习,并要善于结合自身的学习体会和教学经历领悟有关理论和实际应用情况。 2.明确大纲要求自考生应该仔细阅读、明确本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的具体要求,在系统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应本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各章节的具体要求进行学习,并且应用大纲的考核要求检查自学的效果。 3.理论联系实际在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结合自身的学习或教学经历领会相关的理论,掌握有关技巧和教学评估与评价方法,并能利用实践机会进行学习交流,分享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学习效果。 (五)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 1.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3个认知(或称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2.3个能力层次从低到高用教育测量学的语言表述依次是:识记、领会、应用。 (六)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00分,60分为及格。试题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2.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确定考试范围和具体内容。考试命题内容要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以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3.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结构,难易度可分为易、中等、难3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度试题分数的比例一般为3:4:3。试题的难易度与能力层次的概念不同,在各能力层次中都会存在不同难易度的问题。 4.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占35%,领会占35%,应用占30%。 |